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为提升我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夯实社会化专业化人员基础,厦门市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团综合素质培训班于2023年12月27日至28日期间顺利举办。
该次培训活动由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厦门市劳动就业中心承办,主题为“打造高素质专家团队,服务高质量就业创业”,培训对象为我市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团成员,培训议程主要包括开班式、理论学习、现场观摩、就业创业政策解读、学员分享交流和专家管理服务措施学习等六个环节。两天培训活动整体推进有序,300多名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参加本次培训活动,厦门知产通总经理黄家奇荣幸也成为其中一员。取得4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队伍。
作为典型的劳动人口输入型城市,我市非本市户籍人口占比全市常住人口接近一半,对标高质量充分就业服务要求,我市就业服务工作存在力量不足的短板现象。根据2022年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通报,我市“本地区从事公共就业服务人数占本地区常住人口比例”为34.47%,低于全省平均值39.87%,亟需补充社会力量来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这次参训的就业创业指导专家,既有各相关部门的政策大拿和各行业领域创业精英,又有相关大型用工企业单位人资部门主管,还有基层社区“就业红娘”骨干和长期躬耕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院校领导。在培训的课程内容方面专门安排开展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学习,就是要求各位专家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助力我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贡献力量。
二是进行一次就业政策宣讲。
市人社部门从就业政策来源、实施依据、群体认定、具体分类等四个层面,宣讲就业政策的家长里短。首先是就业政策来源和资金使用规定,重点区分“就业政策”和“产业政策”、“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创业”和“新业态就业及狭义就业”等概念的区别。其次是政策兑现的实施依据,重点强调“就业登记”和“社保登记”、“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解除劳动关系登记”和“失业登记”等概念的区别。再次是相关享受政策群体的认定规则,重点区分“失业登记人员”、“就业困难认定人员”、“灵活就业认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基本概念的区分。最后是相关具体细分政策进行吹风,重点讲解“企业(用人单位)稳岗拓岗用工促进就业”、“就困群体扶持就业”、“支持人力资源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服务就业”和“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政策。让专家更加系统了解就业创业政策的来龙去脉,以便在今后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时,能够穿插讲解、润物无声,让就业创业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是举办一场业务交流峰会。
一方面是组织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实地参观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厦门)、厦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美高新园)、厦门国贸新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集美区零工市场。近距离调研我市就业创业平台功能板块汇聚实景地,对创业孵化、云端招聘、实训基地、零工市场和招聘夜市等实操手段进行研讨。另一方面厦门高新人才开发有限公司结合“以人力资源产业建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主题,探讨分享人力资源产业如何识势、思变、破局以及人力资源产业建设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力;厦门市创新创业协会围绕“强化创业指导服务,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主题,分享创业指导服务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及强化创业指导服务在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中的重要意义和实际效果;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多措并举,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主题,宣讲我市关于扶持退役军人就业政策和成效明显的举措。整场培训活动充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升华理论,文字激扬引领就业创业,思维碰撞绽放智慧火花。
四是探索一套指导服务模式。
培训对就业创业指导专家管理服务措施进行讲解,重点强调预约指导服务、日常指导服务和主题活动指导服务等三种服务模式。首先是预约指导服务,即结合就业创业指导需求中的重难点问题,在平台上发布专家指导咨询服务活动公告信息,介绍当期服务主题和服务专家信息,引导服务对象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网上预约。预约人数达到预定人数时,从就业指导专家库中组织专业对口、特长明显、经验丰富的就业创业指导专家,采取分时段一对一个别指导服务模式,为预约对象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其次是组织专家编写《就业创业帮扶政策解读汇编》,按照《汇编》开展电话在线日常咨询服务活动。最后是根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需求中难点、热点或堵点问题,组织专业对口、特长明显、经验丰富的就业指导专家,采取专题讲座、论坛、沙龙、竞赛、就业服务进社区(乡镇)、进校园、进园区、进协会等形式开展就业主题咨询服务活动,包括解读就业扶持政策、研讨行业标准、实施市场分析、剖析典型案例、分享异地经验、组织政策沙龙、编辑研究报告、辅导业务竞赛和开展职业心理服务等内容工作。